18513957599
位置:首页 > > 公司新闻
伊维智库研究员姜伯宇出席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技术高峰论坛并发表演讲
发表时间:2019-09-10     阅读次数:     字体:【

由广东省充电设施协会、新能源汽车产业网和振威展览股份联合主办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技术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

以下是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伯宇女士演讲:

非常高兴今天有这样的机会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研究。

下面我将重点讲一下动力电池回收在储能和充换电领域的场景,201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装机量迅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推移的动力电池将迎来首批退役找,按照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动力电池按照现梯次再次利用的原则,因此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桥梁。

首先我来跟大家分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关于动力电车回收产业和储能充换电产业的政策,政策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就离不开政策的持续支持。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汽车产业的相关情况,以及预测未来的规模,还有经济性。接下来分别介绍一下储能和充电桩产业的情况,以及前景,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基本情况。

首先关于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从2012年开始,动力电池回收政策首次出现了国家规划中,并且列为节能与汽车发展规划的五大规划之一,主要是两个主题,第一个是关于责任主体的落实问题,第二个是要建立健全的动力电池回收循环体系。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动力系统回收也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时间方向的时间节点。从2018年开始,工信部联合其它部委先后出台了三项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政策。

1月份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3月份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5月份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可以看到动力电池引导方向越来越清晰,第一个责任主体的落实问题,现在是交给各地区的工信部门来监管,并没有一个国家级的法律规范来对整个产业进行约束。第二个仅依靠企业的自觉性很难建立市场化机制,因此我们未来重点关注国家是否出台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以及直接补贴,促进产业更好的发展。

标准就不重点介绍了,再来看一下储能产业,2013年开始,整个国家层面对储能产业提及的频次越来越多,但2016年前都没有关于储能的专门产业政策,所有涉及到新能源包括国家产业规划的都有提及储能,但也只是很少的篇幅提及,并没有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更没有像电动汽车那样的补贴政策。针对储能产业来说是一个最有标志性的政策,首次明确了电储能市场的主体地位,也就是储能产业是可以通过电力辅助补偿等方式,有实现盈利的机会。

从2017年开始国家层面从储能产业、微电网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方案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为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市场化应用扫清了障碍,但是仍然没有直接的针对储能产业的补贴政策,且预计短期内难以出台相关补贴政策。相对于直接的补贴政策,我们认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能更好地促进储能产业市场化的发展。2017年年底,国家能源局和南方电网相继出台了辅助管理实施细则,要求第三方参与到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地方层面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相继出台了电力辅助市场的规划和政策。今年年底前包括像广东、浙江等地也会启动相应的试点工程。

总结一下我们认为在“十三五”期间,关于储能产业仍然不会有直接的补贴政策,还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给储能市场创造更多的空间。前几天出台的光伏政策,5月31号以后上网的光伏电站都拿不到中央的补贴,并且上网的电站需要竞标的方式来确定,所以可以看到政策逐步向市场化的机制迈进。

2015年有两个重要文件,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等顶层设计规划发布,后续的补贴奖励制度、充电接口协议、推广考核制度等方面政策陆续出台。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充电桩建设迫在眉睫,预计充电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力度样会进一步加大。

下面来看一下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我们说动力电池回收是由新能源回收和动力电池产业带动的,2017年新能源汽车接近80万辆,特别是2020年,随着补贴,预计当年产量会有明显的增长。产业结构来看,我们认为乘用车仍将是主要的驱动力。2020年乘用车将达到240万辆,其中AO及以下产品占比占比约为60%,专用车2020年预计达到50万量。随着电池成本的降低以及对续航里程要求的不断提升,我们认为单车电池的装机容量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我们认为乘用车仍然是动力电池绝对的主力应用市场。

2017年,龙头企业由比亚迪变为宁德时代,力神、中航锂电、万向、光宇、中信国安等企业下滑明显。


这是我们略据的2017年前25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规划产能,全部达产的话,产能将达到144.3GWH,2018年需求预测为51GWH,但预期产能扩张速度仍将继续。我们预测到2022年,PACK将下降到0.85元左右。


我们前面说按照动力系统80%循环寿命计算的话,预计2020年国内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23.08GWH。


我们按照三元111、811、532的情况,最终拆解成基础材料市场的平均价格,综合测算出三元理论的回收价值大概在4.29万元每吨,扣除到购买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等,还是有一定的经济性。但是仅能实现0.93万元每吨的经济效益,难以覆盖回收成本,因此我们认为磷酸铁铝更有经济利用价值。

2022年中国国内电动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总市场规模将达66.8亿元,2022年将达到131亿元。

我们再来看一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商业模式,从2017年开始,各企业纷纷加快了对动力电池产业的布局,有几个因素,第一个动力电池回收政策的驱动,第二个上游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补贴的退步,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而导致电池厂和材料厂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倒逼企业向下游企业回收。第三随着动力电池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重视,不同责任主体纷纷抢占电池回收的市场,车企这方面也有一些天然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利用4S店,包括售后服务、电池租赁平台逆向回收电池,另一方面,汽车很少具有储存化学品的资质,因此它必须要交给电池厂或者第三方机构帮它处理。

再来看一下电池厂,这里包括了上游的材料企业,一方面它会现在一个车企来合作,构建动力系统回收的网络,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合作,与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延伸它的产业体系,从而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我们看一下,这个主流的动力电池厂都已经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有布局,宁德时代与整车厂合作回收电池收购第三方电池回收龙头,比亚迪与格林美合作等等。

再来看第三方回收企业,一般会选择与电池厂或者上游材料厂合作,受其委托,将回收的动力电池拆解正最终的金属,再卖回给材料张或者金属厂。第三方电池回收企业,一般都是从传统的电池回收行业以及相关的废弃资源,再利用行业切入到里面回收企业,因此在回收领域具备一定的经验,并且利用较完善的人才团队以及环保资质,因此第三方回收企业在回收拆解、资源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产业研究,狭义的储能主要可分为三大应用领域:第一个是家用储能,在一些别墅独栋安装屋顶的光伏系统,就必须配备家庭储能系统。第二个是应用前景最大的电力系统储能,之所以现在没有用起来,第一个是因为电储能系统的成本太高,第二个是目前中国的电力市场没有完全放开。目前应用最多的应该是基站储能领域。未来随着5G时代到来,三大运营商在储能市场应用前景比较大。

2017年中国电力系统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容量达307.6MW,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截至2017年底,中国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W,同比增长19%。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达307.6MW,同比增长58.3%。从技术类型来看,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占比最大,达72.3%。锂电池成本的下降是由电动汽车带动的,未来所有电动汽车上的退役电池都能用在储能上,对两个产业的发展都是很好的促进作用。

不同应用模式下储能项目要求与特点各不相同,我们这里列举了一些不同的储能系统,我们按照功率乘时间来测算了一下储能系统中锂电的需求量,2017年共有600多兆瓦的电池用在储能系统中,我们知道,2017年电动汽车上动力电池的产能是40多GWH,但是储能只有0.6GWH,从储能的应用场景来看,我们认为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可再生能源并网、一个是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第三个是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右边的图是我们预测到2020年,储能锂电池的装机量大概在1.6GWH,相对于电动汽车210多GWH的占比非常小,因此在2020年之前仍然是以示范项目为主。

再看一下充电基站方面,2017年全国新增了一栋充电基站,累计达到169万个,随着5G时代的到来,预计到2019和2020年,移动基站建设的增速将有明显的提高。按照通信基站每六年需要更换一次,电量在48度计算的话,2020年预计通信基站更换的储能量达到55.2GWH,按照锂电池在后备电源中的渗透率在10%计算,2020年锂电池需求量将达到9.15GWH。

我们再来看一下废旧动力电池用于储能的经济性分析,梯次利用将从电动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重新检测筛选,配对成组后用于储能等对电动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可缓解大批电池进入回收阶段的压力,同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如果没有出台直接的补贴政策以及示范运营消费,对动力电池梯次应用难以实现市场化应用。

最后看一下充电桩产业,这是我们列举的储能系统在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的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又可以作为储能电池,梯次应用充放电一体站,从而降低充放电成本,提高应用率。

2017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突破至213903个,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国内的充电设施运营市场呈现出高级中的特点,2017年底,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中国普天4家企业的充电桩数量之和达到17.57万个,占全国总量的85.8%。公共桩建设量破万的区域有5个,分别是北京市29731个,广东省28039个,上海市24462个,江苏省21376个,山东省16831个。新型充电采用轻资产模式,土地是业主的,负责运维和投建,通过利益分成的方式来回报给业主。

最后预测一下,通过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及充换电站相关政策分析,结合规划1.2万座目标,预计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总量达7782座,未来五年,中国充换电保持约28%的增长率。

我们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在电力储能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市场空间,未来随着动力电池成本的下降,以及梯次利用的市场成熟,市场会进一步加大,同时相互融合,有利于促进这些产业更好的发展。

我们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新能源制造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我们服务的企业对象包括政府园区、金融机构、企业,为他们做产业规划、深度研究、市场调研、投融资服务、高端的猎头服务。希望以后有机会跟大家合作,谢谢!


 
上一篇:伊维智库:中国锂电隔膜出货量22.8亿㎡ 行业内尾部企业大面积亏损
下一篇:伊维经济研究院加入全联新能源商会,研究部总经理选为商会常务理事
电话:18513957599  

客服热线:
186005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