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四川遂宁召开。本届大会以“锂向新质智胜未来”为主题,聚焦锂矿资源、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储能等热点赛道和话题,伊维经济研究院吴辉受邀出席会议。

19日上午,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辉在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上现场发布《全球锂电产业链地图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通过产业链地图直观呈现,全球锂电产业已形成中国主导、多极协同的分布格局,不同区域依托资源禀赋与政策导向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从全球区域布局的演变趋势来看,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前锂电产业呈现四大发展特征:中国企业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凭借产业链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美国受政策限制影响,供应链面临调整与重构;欧洲正加快本土化供应链建设,以提升产业韧性;同时,东南亚等其他地区依托资源与成本优势,成为新兴增长极并加速崛起。

19日上午,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辉主持大会的嘉宾互动环节,就“破解内卷困局,电池新能源产业如何开拓新增量?”话题展开讨论。吴辉最后总结到开拓新增量一个是开拓新的区域市场,二是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来开拓新的增量。但最终还是要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有竞争力,这个才是最主要的,反内卷可能不是价格战,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咱们的技术研发实力如何,咱们做出的产品的竞争力如何,这个应该才是最关键的。

20日上午,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辉在本次大会钠电池分论坛上作了题为《钠离子电池市场机会研究》的主题演讲,分享了钠离子电池当前和未来产品优缺点研究、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现状研究、现状下的市场机会研究等。“讲钠电池的市场机会,我觉得一定要弄清楚其优缺点,不仅是看现在,还要看未来。”吴辉在论坛上表示,钠离子电池的出现,正在重塑整个电池产业链。

据吴辉介绍,2023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实际出货量仅为0.7GWh,2024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实际出货量约为3.7GWh,同比增长428%,2025年上半年钠离子电池出货量3.5GWh。从技术路线来看,2024年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出货量最大,约2.63GWh,市场份额为71.1%;2025上半年聚阴离子占比提升明显,普鲁士系列占比仍然较低。从应用领域来看,储能是目前钠离子电池的主要应用方向。2024年钠离子电池储能领域出货量最大,约2.3GWh,市场份额为62%;2025上半年钠离子电池储能、轻型动力、汽车、其他(启停等)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55.2%、20.4%、8.9%、15.5%。从材料方面来看,2025上半年,全球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达1.2万吨,其中聚阴离子材料发展加速,出货量超过层状氧化物,达0.75万吨;全球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达0.53万吨,以硬碳为主,出货量为0.5万吨;全球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为0.5万吨。吴辉最后总结道,“钠电池要做到产业化,一定是要降本的。至于怎么降本,企业人更清楚,最重要的是靠技术+规模,这两个是降本最核心的方法论。”
EVTank:全球领先的专注于电动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研究的权威第三方机构,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生产商、购买商、供应商、投资者、银行、政府提供独立而权威的专业研究服务。www.evtank.cn伊维经济研究院:在国家主管部门支持下依法设立的一家专注于新兴产业领域研究和咨询的第三方智库,研究院下设汽车产业研究中心、节能环保产业研究中心、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中心。研究院主要服务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规划、招商服务、市场调研、行业研究、企业管理咨询、投融资咨询、可行性研究等专业服务。研究院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深圳、重庆等地方设有分支机构。【Email:service@evtank.cn;EVTank@163.com】